文|张宁
“半天就卖了25万个哈雷头盔 ”,在义乌的家中 ,白龙(化名)边刷着微信,边向司库财经分享”头盔热”带来的造富:
5月16号上午,他坐在家中 ,刷刷微信,打了几通电话就净赚45万 。
从口罩到头盔,抢在风口上挣钱的文化基因 ,已经渗透到义乌人骨子里,白龙就是其中典型代表。
一纸通告,头盔的意外之财
由于新冠病毒爆发,义乌外贸生意几乎停摆 ,“街上的中东人少了很多 ”。
来义乌做阿语翻译多年,白龙第一次感到义乌的冷清,他自己也从近3万/月基本工资 ,直接降为0 。
白龙不缺钱,但外贸恢复遥遥无望,他整天无事可做 ,而随后的头盔热把他裹挟到头盔生意的意外之财。
5月15号,有人在义乌生意伙伴群内丢出了一条公安部交管局展开“一盔一带”的行动通知:
6月1日期,对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的 ,将进行记分返款处理。
瞬间,群里炸开了锅,“求2万个头盔 ,3证齐全”,头盔被这群待业的义乌人看成了商机,而白龙也加入了这场盛宴,
在头盔生产-批发-零售的链条中 ,白龙充当一面掮客,他向司库财经表示,在义乌做头盔生意的圈子里 ,他们都戏称自己是“倒爷 ” 。
所谓倒爷,主要拿订单需求,再从一级经销商或是厂商进货 ,填写收货地址,直接发送给客户。
”我们从不囤货,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拿来货源”。
对白龙来说 ,这门生意没有任何风险,用客户的预付款付给工厂订金,不需要自己垫资。
头盔倒爷的收获丰厚 。
例如16号上午 ,白龙在微信群里接到哈雷仿制头盔的订单,他联系浙江家工厂,10元/个进货,再用11.8元/个的价格出售给下游经销商 ,25万个头盔,仅用一上午,他就赚了45万。
但即便是白龙 ,也只是头盔生意无数层级中的一环,越往上获利越多,十几个头盔倒卖群 ,每个群两三百人,全部都从一家一级经销商进货,“那个经销商能从厂商直接拿货 ,一天就能挣到2000多万。”
热钱快没了,6月将消退
“头盔挣钱不持久 ”,在家里刷刷微信群 ,打电话沟通工厂供货,白龙看似每天躺着挣钱 。
但他清楚,这是一笔因政策监管而带来的意外之财,”最迟6月中旬 ,头盔生意就没得做了。”
头盔热度消退比白龙预计的要早,这种变化从五天前便慢慢开始。 。
5月20日,公安部交管局发布通告 ,公告称:
因企业头盔价格暴涨,公安部决定对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,继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 ,而不再实行记分,罚款。
交管所的通告稳定了消费端,也传递到生产 ,批发端。
“20号出台政策,电动车可以不戴头盔后,销量就下跌了 ” ,白龙回忆道,最直接的变化是微信群 。
在义乌,倒爷,掮客们生存的土壤就是微信群 ,在微信群内,从他们发布或是讨论当下最挣钱的热点信息。
而微信群成员形形色色,外贸销售员 ,外语翻译,微商,店主……他们如同改革开放初期 ,北京或是东北的倒爷,什么赚钱做什么。
而头盔行情的消退,直接反映在微信群内 。
“以前都是发布购买信息的多 ,20号后卖头盔的信息越来越多”。
白龙从微信群友的信息中,已经判断出,政策出台将头盔市场的供求逆转 ,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。
而销售量印证了他的判断,白龙的销售不断下降,16日25万,17日13万 ,21日0.5万,22日0.2万。而买家也从预付款全款支付,变成了交60%的订金 。
“刚开始时 ,我们都说,上半年卖口罩,下半年卖头盔” ,白龙说,他曾经当过口罩倒爷,赚得盆满钵满。
本以为头盔能再赚一波钱 ,但是没想到头盔的红利期消失的这么快。
在采访的最后,司库财经试图询问头盔生意挣了多少钱?
白龙笑着推脱,“赚了一些钱 ,但很稀松平常,在义乌只要有能力,能吃苦,赚钱不是一件难事 。 ”
事后 ,司库财经在整理采访录音时,通过价格和销量等细节,我们估算 ,在10天内,白龙在头盔上,赚了至少百万。
从口罩到头盔 ,义乌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,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这里找到。
而它神奇的背后,不光是浙江104万家工厂的制造业 ,也不只是470万平方米的小商品批发市场,而是21万像白龙这类对财富极度渴望,对信息高度敏感的义乌倒爷 。
本文来自作者[新闻资讯]投稿,不代表深度思考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chatgptbotai.cn/wiki/202509-1941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深度思考的签约作者“新闻资讯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义乌头盔倒爷:一天售出25万头盔,赚取45万利润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深度思考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文|张...